媒体常大

荔枝新闻:常州大学这支大学生团队用时三年 用新媒体助力乡村振兴

姜坚 吴红鲸 荔枝新闻 2021.7.21发布时间:2021-07-26

   在常州大学有这样一支学生团队,他们以青年学子的视角,记录农户在乡村振兴工作者的带领下脱贫致富的故事,用新媒体助力乡村振兴。

  “林老师,请您介绍一下滨海县滨淮镇梁岗村的麦田,包括麦子的年产量。”“我们梁岗村大概有4600亩农田,今年小麦的的年产量应该能达到每亩1000斤。”

  今年6月中旬,来自常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的一支学生团队带着摄像机、录音笔等仪器设备,来到滨海县滨淮镇,拜访他们的老师,正在当地开展扶贫工作、挂职担任滨海县滨淮镇党委副书记、梁港村第一书记的常州大学青年教师林栋。

  在林栋的带领下,这支大学生团队利用两天的时间,先后参观了当地的农田、道路、灌溉涵洞,来到多位当地农户家中走访。他们还时隔半年,第二次来到设在滨海港高铁站候车大厅的扶贫产品专营店·滨海港站店。

  该专营店是林栋半年前参与设计并规划的,是长三角地区首个落户高铁站的扶贫产品专营店。在门店货架上,除了滨海大米、白首乌等产品,还有滨海香肠、捆蹄、小花生、菜籽油、海蜇、麻虾酱、海鸭蛋、五谷杂粮等特色农产品。旅客在这里的每一笔消费,不仅能把滨海的特产带回家,还能亲力亲为践行一次消费扶贫行动。

  两天来,团队成员站在林栋的视角,以他这一年多来在当地所做的工作为主线,记录下了村民日子越过越好的过程。

  回到学校后,他们分头将采访、拍摄的内容进行整理,7天后,记录乡村振兴的短片《滨海沐歌》在青年用户较多的抖音、BiliBili等新媒体平台上发表。短短6小时,点击量达10万人次。

  “通过发表文章和视频,可以记录和传播,带动当地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同时,记录乡村一线工作者,也可以吸引到更多的人才,像林栋老师那样,加入到乡村振兴的队伍中来。”团队成员王浩说。

  团队成员赵景曾患先天性小儿脑瘫,是一名勇于挑战命运的女孩,也是心怀感恩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她利用每年暑假的时间去西部支教,乡村振兴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18年初,在常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帮助下,她牵头成立了常州大学“青媒筑梦”团队,10多名同学和3名指导老师加入其中,旨在记录各地乡村振兴的好点子、新路子,见证新时代、新农民、新风貌。

  2018年7月,“青媒筑梦”团队来到四川省平武县,经过一个多月的调研、采访,团队制作了扶贫纪录片《川行平武》,展现脱贫攻坚战给平武县带来的勃勃生机。《川行平武》不仅屡获嘉奖,还被平武县用做旅游形象宣传片,网络总点击量超过30万次。

  赵景坦言:“《川行平武》这部片子的成功,给了团队成员很大的信心。我们也因此打响了‘青媒筑梦’这个品牌,团队的规模不断扩大。在《川行平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又去了很多地方,拍摄了很多优秀的作品。”

  三年来,1086名成员、12名指导老师先后加入团队。他们先后来到四川、陕西、甘肃、贵州等12个省份,采访记录了50多个乡村、187户农民脱贫致富的故事,制作发表了多部访谈纪录片和扶贫回忆录。

常州大学学生、“青媒筑梦”团队成员蔡乐天介绍:“我们团队制作视频会集中发布在抖音、B站等平台上。这些平台的受众以年轻人为主,而年轻人正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只有让年轻人感受到乡村振兴的意义和魅力,他们才会投身其中,才能让乡村振兴得以实现。”

  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的兴起,给“青媒筑梦”团队带来了更大的知名度。近一年来,团队加大了做短视频的数量。仅发布在抖音上的短视频就有150个,累计播放量达200万人次。

  常州大学学生、“青媒筑梦”团队成员刘俊杰说:“我觉得短视频相较于传统媒体而言,其优势在于它利用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收益。用一个短的视频,将一个农村的全景全貌展现给大家,从而拉动更多的人加入我们,一起关注乡村振兴。”

  “青媒筑梦”团队的经历,还成为常州大学思政课堂的生动教材。团队成员多次走上学校思政课大讲堂,讲述他们的拍摄经历。

  常州大学学生杨晨坦言:“听了‘青媒筑梦’团队的讲述,结合我以前作为乡村教师的经历,我发现乡村教师这个缺口还是蛮大的。我会在大学里好好学习本专业的知识,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入到乡村教师这个队伍里。”

       常州大学学生苗圆说:“看了《阡陌夏集》这部片子,看了村里为选调生村官安排的宿舍环境,发现基层工作者的生活环境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艰苦。我也会毕业之后考虑加入乡村振兴队伍当中。”

  一篇篇报道、一条条视频,“青媒筑梦”在获得越来越多关注的同时,也申请到团中央、国务院扶贫办、各级红十字会以及部分影视制作公司提供的专项资金。

  团队成员王浩,本科、硕士均就读于常州大学,大学期间便开始自主创业,曾获得“90后十大创业先锋”。毕业后,他成立了白马影视传媒公司。现如今,公司每年为“青媒筑梦”团队投入专项资金20万元,同时,为团队赴全国各地采访拍摄提供技术支持和设备保障。

  王浩说:“作为‘青媒筑梦’最早的发起人之一,我一直觉得我们团队做的事情非常有意义。我承诺每年向团队做经济及技术上的支持,助推项目成为全国最有影响力的青年纪录者联盟之一。”

  常州大学学生、“青媒筑梦”团队成员林嘉倩说:“我们从采访到拍摄,再从视频的制作到发布,都是一个不断标准化和专业化的过程。就拿视频的制作来说,在分镜绘制和灯光影调上,我们不断追求完美。”

  常州大学学生、“青媒筑梦”团队成员林嘉倩介绍:“在王浩学长的帮助下,我们从采访到拍摄,再从视频的制作到发布,都是一个不断标准化和专业化的过程。就拿视频的制作来说,在分镜绘制和灯光影调上,我们不断追求完美。”

      2020年暑期, “青媒筑梦”团队向全省高校学子发出倡议,成立“江苏省青年记录者联盟”。打通企业、政府、高校、媒体和联盟五方资源平台,基于智能化匹配机制与H5两大核心技术,实现联盟的可持续发展。

       常州大学毕业生、“青媒筑梦”团队成员王凯欣说:“很多大学生都在为乡村振兴助力,如果能将这股力量拧到一起,它将是空前强大的。我们将依托新媒体打造一部乡村振兴回忆录。希望我们的团队越走越远!”

     常州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陈颖介绍:“讲好乡村振兴故事,传承新时代奋斗精神,为建党百年奉献青春力量,这是我们的初心。打造生动的思政大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磨砺成长,这是我们的目标。”

       荔枝新闻:http://news.jstv.com/a/20210721/4fbb671d700c47139b31a92507e3582c.shtml?jsbcApp=1

(编辑:刘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