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海大学、常州大学、江苏理工学院、常州工学院等9所高校与常州武进战略合作协议签署落地,科技创新的星火正在“燎原”武进。
高校,是创新的源头“蓄水池”
去年11月,江苏理工学院与武进区人民政府签订新校区建设合作协议,致力建设全省科教与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高校。江苏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朱林生介绍,江苏理工学院与武进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近三年,与武进64家企业签订产学研合同,合同金额达5300余万元。
“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聚焦由具体合作上升为校地全面合作,在共建应用创新平台、联合开展项目攻关、引育科技产业人才、科技成果转化、共育创新创业项目、打造新型智库、共推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全方位深度合作,为实现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合作共赢,开启了新起点、创造了新机遇。”朱林生说。
武进作为全国首批双创示范基地之一,也是中国创新创业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数据显示,多年来,武进区坚持突出创新资源集聚效应,以企业创新为主导,推动企业资源与高校创新资源有效“嫁接”,年均签订产学研合作合同(协议)300份以上、年均技术合同成交额超30亿元。
仅去年,武进区就组织产学研对接活动70余场,累计达成产学研合作项目343个,合同金额达34385.47万元。其中,武进区科技成果转移中心成立6年来,发展加盟高校23家,累计促成各类产学研合作239项,合同金额达9211万元。
如何让“蓄水池”释放创新力?
为奋力争当全市智造名城主引擎、全省现代化建设排头兵,武进区正加快创新型企业培育,聚力培育一批瞪羚企业、潜在独角兽企业、独角兽企业,打造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的领军企业和创新活跃度高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正式实施“揭榜挂帅”制度。
所谓“揭榜挂帅”,就是把需要的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张出榜来,谁有本事,谁就揭榜。常州第六元素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是张榜的企业之一。
“我们这一次公开寻求‘石墨烯材料团聚问题解决’,希望有能力的团队、专业人才前来‘揭榜’合作。”公司董事长瞿研认为,政府组织实施“揭榜挂帅”具有公信力,可以打消技术供需双方的信任顾虑和沟通障碍。“‘榜单’来自企业发展中的真实迫切需求,有利于倒逼‘挂帅者’瞄准实际问题,拿出解决方案,让前沿技术活起来。”瞿研说。
“产学研合作,贵在坚持。我们与武进红光无线电有限公司自2009年开始合作,从人才培养到项目技术合作再到产品研发生产,已经坚持了12年。”江苏理工学院教授刘晓杰说。不久前,双方刚刚签约了“微型海洋能集成电源调理系统研发”产学研合作项目。
常州大学党委书记陈群认为,用好高校创新“蓄水池”,就要在资源共享上持续用力,打好合作创新“总体战”,“‘十四五’期间,我们希望每年聘请100名武进企业的高管、技术骨干担任常州大学的产业教授,共同开展创新人才培养和创新成果研发;同时,也希望每年能派遣100名教授和青年博士进入企业挂职锻炼,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升工程实践能力。”陈群说。
(编辑:刘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