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举办“中国财经文学研究高峰论坛”

人文社科处 潘道广 葛金华 文法学院 付用现/文 宣传部 郁涛/摄发布时间:2013-09-17

  9月15日下午、16日上午,我校分别在文正楼第六会议室、图书馆报告厅举办“中国财经文学研究高峰论坛”。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文艺批评家协会副主席、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国文化与文学所所长孟繁华,《小说月报》主编马津海,《北京文学》主编杨晓升,中国金融作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姜华,我校副校长芮国强,常州籍著名财经作家袁亚鸣等出席论坛,人文社科处、文法学院相关领导,中文系教师和学生代表参加了论坛,人文社科处处长张宏如主持论坛开幕式
    论坛前,我校党委书记史国栋、副校长芮国强会见了与会专家代表。论坛中,芮国强副校长代表学校致欢迎辞,并为我校中国财经文学研究中心聘请的首批专家颁发聘书。马津海主编、杨晓升主编、姜华副主席、袁亚鸣作家同我校教师围绕如何构建“中国财经金融类型文学创作与研究联盟”进行了深入探讨。孟繁华教授作了题为“新文明的崛起与文学的变局”的专题报告,并与我校中文系师生进行了交流互动。
    芮国强副校长在致辞中向与会来宾详细介绍了我校的发展历程和办学成绩,特别介绍了我校人文社科研究主动贴近常州历史文化、地方特色文学、名人文化等研究的机构创建与丰富成果。他指出我校以“常州”命名,就是要在常州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于研究、教育和创作中实现“常大文化之梦”。我校一定会以“中国财经文学研究高峰论坛”为起点,创新机制,加强合作,努力开拓,深入研究,与国内外相关专家、机构一起,实现地方、行业和交叉文学的良性互动,实现文学研究、教育和创作的完美融合,为中国财经文学、中国文学乃至中国文化研究打造一块新的高地。
    孟繁华教授在报告中以当代文学题材中的“城市”与“乡村”的变换为线索,缕述了百年现当代文学创作与研究的复杂历程。孟繁华教授通过典型作品与作家的深入分析,围绕极具当下特征的“网络小说、粉丝阅读、城市文学、文学工业、金融资本改变世界”等文学、文化现象,从“新文明崛起”与“文学变局”的关系角度,指出当代文学作品中普遍存在的“缺乏人物、没有青春、纪实性瓶颈”等三大问题,希望当代文学创作与研究能在“新文明的崛起”这个时代转换的关键时刻,了解、理解和掌握“文学变局”的内在逻辑,在多样、多元和多维中,让文学保持“人文关怀”和“情感维度”,“让文学在天地之间自由地飞翔”。
    据悉,今年6月我校成立“中国财经文学研究中心”,逐步从汉语言文学学科建设的规律出发,依托常州籍著名财经作家的资源,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思路,寻求与其他高校同类专业差异竞争的突破口。本次论坛为该中心成立后举办的第一次大型活动,之后该中心还将继续以创作、研究和教育融合为突破,打造学科发展特色与差异竞争优势。

史国栋书记会见出席“中国财经文学研究高峰论坛”的专家

我校举办“中国财经文学研究高峰论坛”

芮国强副校长为中国财经文学研究中心首批专家颁发聘书

高峰论坛现场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孟繁华教授作报告 

研讨成立“中国财经金融类型文学创作与研究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