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视频,师生与师傅分享烹饪之美
本报讯 在常州大学的第二食堂,悬挂着一台专用液晶电视,各间厨房内,洗、汰、烧一览无余。负责食堂保洁的屠师傅说,通过这个视频,学生们就可看到做菜的全过程,在这么透明的环境下干活,马虎不得。
据了解,常大第二食堂的面积,仅占校园食堂总面积的40%,却吸引了73%的师生前来就餐。低廉的菜价是“人气旺”的最大原因。后勤公司总经理助理孙峰说,一直以来,食堂的菜价保持稳定,1元以下的“平民菜”每天供应5——8种,米饭进价2.8元/斤,卖出去只有2元/斤。在价目表上,最便宜的快餐3元,含一个小荤和一个蔬菜,最高的也不超过6.5元。
然而,高校食堂经营成本上涨,这是不争的事实,常大又是如何做到开源节流的呢?控制成本是重要一环,学校建立了3个生鲜蔬菜直供基地,节省了流通环节费用;与在常9所高校联合集中采购;在价格走低时实时“囤货”,去年光食用油采购就节约了10万元。
此外,食堂在管理上还引进“7S精益管理”模式,这是在借鉴企业“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5S”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添加了“安全”、“节约”两项针对食堂管理的新内容。全新的管理模式,带来了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升,自2009年实施“7S精益管理”以来,员工月人均产值从1万元提高到1.8万元。
最新的一项“民调”也切切实实说明了“7S管理”的成效,来自该校一组样本为600名学生的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对第二食堂的伙食质量、数量、价格、卫生四项指标的综合满意率达到96.1%。
事实上,既要承受物价上涨压力,还要确保公益性,常大后勤公司还有“一招”——开拓校外市场,增强“以外补内”的能力。目前,公司为南车集团、民生银行、国茂减速机集团等10多家单位提供餐饮服务,使得“7S”的管理模式走出校园。
据悉,通过校外市场,近3年来,每年有170万左右利润回流到学校,以补充学校后勤经费的不足。
昨天,江苏省高校学生食堂规范化管理推进会在常州大学举行,会上,常大后勤集团公司介绍了如何一方面严控生产成本,推行“7S精益管理”模式;另一方面,积极开拓校外市场以反哺校内。据悉,常大的经验将在全省高校中推广。 (葛金华 毛翠娥 文摄)
《常州晚报》头版文章地址:http://epaper.cz001.com.cn/site1/czwb/html/2011-10/15/node_24.htm
《常州晚报》城事版文章地址:http://epaper.cz001.com.cn/site1/czwb/html/2011-10/15/node_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