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我校副校长蒋必彪教授率科技处、化工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材料学院、环境学院、机械学院和信息学院的负责人赴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安庆石化分公司进行产学研合作交流。安庆石化副总经理李继炳、公司副总经理兼科技发展部部长黄晓华及公司组织部、机动部、信息中心、技术中心、电仪部、炼油一部、炼油二部、安环部负责人参加交流。
李继炳副总经理对蒋必彪副校长一行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对我校更名表示祝贺,对我校与安庆石化已经建立的良好科技合作关系进行了回顾。蒋必彪副校长介绍了我校的办学历史和办学特色,他希望我校与安庆石化在已有合作的基础上,加大加深合作力度,使学校的科研能更好地结合企业实际,在提升学校科研能力的同时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希望学校跟安庆石化良好的合作关系继续保持、不断出新,常来常往、共荣共赢。
我校科技处负责人介绍了我校科研情况及在产学研方面的特色,化工学院、机械学院、信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材料学院及环境学院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各自学院的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情况。安庆石化科技发展部、电仪部、技术中心、炼油二部的负责人也介绍了各自部门的情况和当前技术需求,双方相应部门就今后开展更进一步点对点科技交流合作进行了深入探讨。
交流会现场
李继炳副总经理致辞
蒋必彪副校长讲话
安庆石化简介:
安庆分公司的前身为安徽炼油厂,1983年7月1日划归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改称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安庆石油化工总厂,后更名为中国石化安庆石油化工总厂,1998年11月又更名为中国石化集团安庆石油化工总厂。2000年2月28日,为了适应中国石化股份公司上市的需要,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的统一部署下,原安庆石化总厂正式重组为中国石化集团安庆石油化工总厂(存续部分)和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庆分公司(上市部分),并从2000年4月1日起正式分立运行。
安庆分公司目前拥有的主要生产装置及能力为:年加工原油550万吨/年的常减压装置、年加工能力140万吨/年的催化裂化装置、70万吨/年催化裂解装置、150万吨/年延迟焦化装置、160万吨/年加氢精制装置、22万吨/年催化重整装置、3万吨/年聚丙烯装置;年产33万吨/年的合成氨装置、52万吨/年的尿素装置;年产8万吨/年的丙烯腈装置、7万吨/年的腈纶装置等;拥有50万吨/年的化肥装船码头、10万吨/年的液态烃码头以及全长13公里的厂内铁路专用线和一个工业编组站。主要产品有以“双环”牌为主的化肥、油品系列,以“双铃”牌为主的化工系列和以“黄山”牌为主的腈纶系列等各类优质产品40余种,其中15种产品获省优、部优称号,部分产品出口美国、日本、法国、澳大利亚、越南、韩国等国家。2003年6月,“双环”和“黄山”两个品牌,被中国企业品牌推进委员会审定授予“中国著名品牌”称号。截至2009年初,企业在岗职工总数从“十五”初12778人减至5709人,机关定员由607人减至365人,在职处、科干部由1068人精简到466人。通过深化改革,企业初步建立了适应市场竞争的体制机制。
2009年1月9日,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总经理苏树林亲临安徽省,代表中国石化与安徽省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一致同意在安庆石化实施炼化一体化项目,形成800万吨/年炼油综合加工能力,提高成品油质量、调整产品结构、实现规模效益,并坚持石油化工和煤化工相结合,延伸产业链,走出一条具有安庆石化特色的炼化一体化道路。2010年1月18日,中国石化安庆分公司8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开工建设。该项目的开工标志着我国中部又一大型炼油化工一体化项目和集油、煤、气及生物质资源开发并举的综合型国家石油化工基地进入建设阶段。目前,国家发改委又将安庆石化的油品质量升级改扩建项目列入《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石化技术改造专项并开展项目前期工作。这为安庆石化新一轮的科学有效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