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至23日,由民盟江苏省委、常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民盟常州市委、常州大学共同承办的“江苏教育发展论坛”在常隆重举行。江苏省副省长、民盟江苏省委主委曹卫星,民盟中央秘书长高拴平,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殷翔文,民盟江苏省委副主委、省政协副秘书长于琨奇,常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盟常州市委主委赵忠和,常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成斌,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史静寰,南京大学高教所所长龚放,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乔旭,常州大学党委书记史国栋、校长浦玉忠等领导,江苏省23所高校和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大等外省高校60多位专家、教授出席论坛;常州市委统战部、常州市发改委、教育局、科技局等部门领导和在常高校部分师生、常州民盟部分盟员计300余人参加论坛。
22日上午,“江苏教育发展论坛”在常州科教城科教会堂隆重开幕。王成斌副市长致欢迎词,殷翔文、高拴平、曹卫星分别代表江苏省教育厅、民盟中央、江苏省政府讲话;教育部、南京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华东师大以及苏州工业园区科技局等单位教育研究专家和学者分别围绕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地方高校办学定位、高校内涵建设以及产学研合作等内容进行了主旨发言。
江苏省副省长、民盟省委主委曹卫星在大会讲话中指出,举办本次论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提升我省高校建设的内涵和整体发展水平,加快提高我省经济发展的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建设,为实现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为江苏省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他希望通过这次论坛,能探讨出一条既适合江苏实际又具有江苏特色的高等教育新路。
常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成斌在欢迎辞中诚挚希望与会的专家教授们把“中等发达城市产学研合作深度发展的方向和措施”、“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有效途径、方法和推进措施”、“地方性大学的定位、特色与跨越式发展”等作为重要课题进行深入研讨,尤其欢迎出席论坛活动的领导和专家对常州新兴产业的发展与常州高等教育发展的关系和途径提出建设性意见。同时,针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王成斌副市长提出高校应围绕产业结构调整来相应调整学科结构等四点建设性意见。
22日下午,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史静寰教授应邀作题为“高等教育与区域:服务本地,制胜全球”的专题报告,报告会由校党委书记史国栋教授主持。学校全体中层干部和副高职称教师参加了报告会。本次专题报告会也是学校中层干部培训的内容之一。
史静寰教授从大学核心概念讲起,以翔实的数据、内容丰富的图表、高等教育经典案例等,分别阐述了大学与地区及社会的关系、大学发展水平的几个相关性以及高等教育与区域协调发展模式等问题。报告内涵丰富,理念新颖,理论联系实际,富有启发意义。
史国栋书记在主持讲话中指出,学校在2010年顺利更名为常州大学,既体现了我们的办学成就,又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常州大学的发展任重道远。在中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更加理性地认知高等教育的现状,自觉遵循教育规律,以勇者无惧的精神成为教育的改革家、实干家。我们将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结合区域发展实际,开拓进取,调结构、上水平,抓内涵、求特色,实现高水平、有特色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奋斗目标。
江苏教育发展论坛隆重开幕
江苏省副省长、民盟江苏省委主委曹卫星讲话
民盟中央秘书长高拴平讲话
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讲话
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殷翔文讲话
民盟江苏省委副主委、省政协副秘书长于琨奇主持论坛开幕式
常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盟常州市委主委赵忠和出席论坛开幕式
常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成斌致欢迎辞
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乔旭出席论坛开幕式并作报告
史国栋书记出席论坛开幕式并主持报告会
浦玉忠校长出席论坛开幕式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史静寰教授在“江苏教育发展论坛”上为我校中层干部培训作专题报告
论坛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