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快讯

环境学院与制药学院联合举办“珍爱环境,做自己的健康卫士”世界卫生日主题宣传活动

环境学院 陈鸿 制药学院 刘荣 文/摄发布时间:2012-04-10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影响着公共卫生和个人健康。为了普及环境卫生基本常识,提升环保意识。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制药与生命科学学院的环保志愿者们在4月7日“世界卫生日”来临前夕,分别在学校和永安花苑社区开展了 “珍爱环境,做自己的健康卫士”宣传调研活动,内容涉及空气质量实地调查及结果展示、空气质量群众认知调查,以及环境安全健康常识宣传等三个单元。
    为帮助大家直观认识环境卫生的重要性,近两周,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环保志愿者分别在常州市湖塘乐购和大学城附近开展了关于空气质量(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的实地调查。调查活动共分两项内容,一是记录该区段单位时间内路口的车流量、车型数据,以检测尾气排放情况。二是在这两个地区摆放口罩,并定时对口罩进行观察对比,直观展示口罩上附着的可吸入颗粒物量。经过对比,发现乐购附近由于车流量多,道路比较拥挤,堵车情况较多,尾气排放大,4小时、8小时后的口罩污染较为明显;而大学城附近因为车流量相对较少,道路相对通畅,堵车情况相对较少,尾气污染较少,所以4小时、8小时后的口罩污染明显要少。三是与过往群众进行详细交流和问卷调查,随即发出200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71%的人虽然听说过PM2.5,但是对其具体观念并不是很清楚,在做“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者等于2.5(  )的固体颗粒或者液滴”这题中,71%的人选择了“毫米”或“纳米”,选对“微米”的不足三成。就其主要来源,所有被调查者都选择了汽车尾气排放,紧随其后的是工业废气排放和生活垃圾燃烧,也分别占了93%和78%(多选题)。有意思的是,为提升空气质量如果要选择绿色出行的话,私家车车主在绿色拼车和公交车连个选项中,选择大致平均,绿色拼车以方便、快捷、时尚“险胜”公交出行方式,分别是50.68%选择拼车,49.32%选择公交车。就空气质量问题会引起的健康问题(多选题), 97%选择了呼吸疾病,而就空气污染可能导致的心脏、皮肤、肠胃损害等问题却认识不足,只有8.5%选择了这几个选项。
    调查显示市民对于PM2.5的知识普及还有待加强,对于环境问题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还有待深入了解,从而为人们选择更好的绿色生活方式提供内在动力和实践支持。
    4月5日至6日,环保志愿者们分在学校和永安花苑小区,向在校大学生和社区居民宣传环境安全健康常识。志愿者们特别围绕今年“世界卫生日”主题“老龄化与健康”,向社区老人介绍了环保、护理小常识,如老人们比较关心的“食补”抗污染问题。志愿者们介绍,在我们的日常食物中有很多“抗污染健康卫士”,如小米抗噪声、血豆腐抗粉尘、牛奶驱铅、黑木耳抗镉、海带抗辐射等。这些环保与健康小常识讲解获得了小区居民的热烈响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常州电台、武进电视台、武进日报、武进新闻网等多家媒体关注本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