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点燃创新火花 厚植创业土壤 (优秀导师第二期)

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创新创业教育办公室 团委发布时间:2022-01-05

药学院徐德锋老师:红创公益,点燃学生创新梦想

  徐德锋,教授,“红创公益”创始人,现任常州大学长三角新兴产业技术合作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双创团队-绿色技术及中药高值化研发团队负责人,2019年侯德榜化工科技创新奖、2020年常州市龙城十佳教授获得者,主要从事现代农业、生物医药及绿色化学创新技术产业化研究。

       徐德锋以身作则,认真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厚植爱国主义精神和家国情怀,积极探索红色文化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组织编写《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与案例》《青春的力量》等大学生创新创业类教材,系统性整理归纳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案例。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他通过讲座、沙龙、课程、竞赛等方式培训了数百名学生,组织开展了三十余场主题鲜明的“红星耀常大”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创新创业理念,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实践。在指导创新创业大赛方面,他坚持以帮助大学生成功创业为目标,积极为学生搭建产教融合平台,他指导的“金色蜀姜”创业团队现已成功落地创业。先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再去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徐德锋走的是一条循序渐进、脚踏实地的创新创业教育之路。

       徐德锋指导学生屡获双创赛事佳绩。获2019年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银奖、江苏省季军暨精准扶贫单项奖;获2020年第七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获2020年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银奖。


机械与轨道交通学院张琳老师:并肩作战,助力学生勇攀高峰

  张琳,教授,现任常州大学能源化工装备研究院过程强化与节能环保装备技术研究所负责人,常州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方向带头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主要从事过程强化与高效节能环保装备技术方面的研究。

       张琳非常注重引导学生挖掘自身潜力,善于利用科研成果反哺教学,擅长情景化工程项目案例教学,在学生心中播下了创新创业的种子,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她始终坚守教学科研第一线,与学生并肩作战。2018年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张琳带领团队成员共同奋战了100多个日日夜夜,团队成员由最开始的8人壮大到30多人,经过50多次专家培训,作品书更新300多次,PPT更新500多次,路演脚本更新1000余次,展板制作更新20余张,视频制作更新30余次,师生调研足迹遍布全国10余家企业,在6个城市留下了不断晋级征战的脚印。功夫不负有心人,那一年,张琳带领的学生团队创下了常州大学“互联网+”国赛主赛道银奖新纪录。她指导学生孵化3家创新创业企业,推进学生科创转化“最后一公里”落地,她指导的学生团队多人考入“985”“211”名校研究生和博士生,多人获得国家奖学金和国家荣誉。

       张琳指导学生屡获重磅奖项。获2018年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银奖;获2018年“能源•智慧•未来”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特等奖;获2019年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二等奖;2017-2021年期间团队获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一等奖10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6项;获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三等奖7项。


石油工程学院邓嵩老师:因材施教,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邓嵩,副教授,现任常州大学石油工程学院石油工程专业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油气井人工智能领域及油气能源开发新材料。

       2021年5月,邓嵩指导的“钻完井工程单项组”方案设计类作品在第十一届中国石油工程大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取得了优异成绩。中国石油工程大赛被视为石油行业的“奥林匹克”竞赛。比赛期间,邓嵩带领学生全身心投入,对赛题深度调研并开展深度分析。作为指导教师,邓嵩始终注重因材施教、创新为先,他以行业背景为依托,对学生作品秉承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做到每日两汇报、每日两修改、每日两总结,在一次次打磨中完善作品,力求把每个细节做到尽善尽美。虽然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他总能结合进度给学生适当指导,不断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独立思考中不断提升能力。在邓嵩指导下,经过两个月的磨合,学生凭借优秀、完善的设计方案斩获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多个国家级奖项,展现了常大学子杰出的创新能力。

       邓嵩指导学生参赛屡创佳绩。获2018年第八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方案设计类“钻完井工程单项组”全国二等奖1项;获2019年第九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方案设计类“采油气工程单项组”全国二等奖1项;获2020年第十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方案设计类“钻完井工程单项组”全国二等奖1项;获2021年第十一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方案设计类“钻完井工程单项组”全国一等奖1项,方案设计类“采油气工程单项组”全国二等奖1项,方案设计类“创新组”全国二等奖1项。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李宁老师:产学研融合,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李宁,讲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分析测试中心副主任,常州大学年度挑战导师,主要从事环保型高分子材料与智能高分子材料方向的研究。

       身为工科背景的李宁,深知高分子材料作为紧密联系实际的特色专业,应该发挥专业优势,学以致用,产学研融合。李宁鼓励并引导学生在学好专业基础课的前提下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使学生能够围绕双创项目进行独立地科研、专利撰写与全面备赛。从2018年开始,他与学生在实验室中连续2年奋战,研发的可降解生物基医用高分子耗材,有效缓解了疫情期间医用耗材的紧缺,并发挥了减碳环保的重要作用。李宁老师倡导学生通过参加双创比赛加深对专业的理解和兴趣的培养,提升团队合作能力。他积极邀请领域内的企业家来校讲座,分享创业之路和创业收获,这不但使学生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同时也为学生埋下了创新创业的种子。李宁乐于与学生畅谈自己的求学体会,为学生注入自信、坚持与笃定的力量。

       李宁指导学生参赛屡获佳绩。获2020年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铜奖;获2021年第十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三等奖;获2021年第十七届“挑战杯”江苏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获2021年第七届江苏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


微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江兴方老师:创建基地,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江兴方,教授,是微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物理电子学方向带头人,常州市物理学会理事长,主要从事光学工程、物理电子学方面的研究。

       江兴方在常州大学物理实验中心创建物理实验创新基地,开展创新创业教学工作。一大批思维敏捷、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优秀人才从创新基地脱颖而出。江兴方老师指导于宏湘同学用AotuCAD设计的粒子散射装置赢得了江苏省物理学会秘书长王永新先生的高度称赞;指导刘永平、田玉祥、张杰同学的三自由度水平台、基于重力势能小车曲线运动的研究与制作、基于电机驱动倒立摆的两轮自动寻道平衡车的设计荣获“江苏省大学生物理及实验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指导周威同学以独特的数学视角解决了非均匀磁场中通电圆线圈运动精确解的问题;指导毕天雨、陈路同学参加江苏省大学生物理及实验科技作品竞赛,每个获奖作品都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特别是陈路的“基于实物棋盘人机对弈象棋机器人”,在东南大学比赛时接受了新华网等十几家媒体的采访,陈路同学也成为常大学子中创新创业的典范;指导王浩同学获“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国赛二等奖;指导华院18级李鑫同学2019年荣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二等奖。

       江兴方指导学生频获竞赛大奖。获第十一届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二等奖;获2015、2019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二等奖;获2016年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二等奖;获第三届、第十届、第十三届江苏省大学生物理及实验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等。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庄丽华老师:精益求精,为企业解决创业难题

  庄丽华,讲师,常州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专业教师,江苏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指导教师,主要从事计算机专业课的教学和石化领域的大数据技术分析与应用研究。

       庄丽华认为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她以培养“创新型工程人才”为目标,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带领学生走进石化企业,探求企业真实需求,并鼓励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石化企业的实际问题,通过参与双创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在每次备赛的过程中,庄丽华会和学生一起精心打磨,常常为了完善作品熬夜奋战,她精益求精的态度激励着每一位团队成员。“挑战杯”项目《石化企业电能监测与节能诊断云平台》负责人孙剑峰因为同时面临着参加“挑战杯”国赛答辩和考研备考的双重压力,曾一度想放弃国赛答辩,庄丽华知晓后耐心为他提供时间管理指导,舒缓心理压力,最后孙剑峰带领着团队不仅获得了“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三等奖,同时还考上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硕士研究生。

       庄丽华指导学生屡获大奖。获2015年第一届全国高校云计算应用创新大赛(创意赛)三等奖;获2015年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三等奖;获2018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获2019年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高教主赛道铜奖。此外,每年都会指导学生参加“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获得不同级别的奖项。



史良法学徐新意老师:学创互促,司法实践育新人

  徐新意,常州大学史良法学院副教授,兼职律师,常州市仲裁委仲裁员,常州大学国学研究院副院长,常州市孔子思想研究会会长,茅麓书院院长。

       徐新意长期从事法学教学和法律实践工作,他将大量的司法实践案例带入法学课堂,深受学生欢迎。在长期的司法实践过程中,徐新意发现,许多罪错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缺少学习,特别是缺少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此,徐新意与许多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士一起,成立了常州市孔子思想研究会。2014年12月28日,常州大学成立国学研究院。自2012年7月到2019年12月,徐新意老师带领学生团队深入武进区看守所,每周四下午为涉罪未成年人进行一个半小时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矫正教育。接受矫正教育的涉罪未成年人800余人,间接受影响人员不下10000人。为了更好地结合教学工作,2016年9月,常州大学史良法学院、常州市孔子思想研究会与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检察院签订合作协议,协议约定,常州大学史良法学院和常州市孔子思想研究会派出师生,为武进区人民检察院办理刑事案件之中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进行为期3个月到12个月的中华优秀文化帮教。徐新意老师还牵头帮助史良法学院成立常州市武进区弘道罪错青少年帮教公益中心。

       在2019年第五届江苏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徐新意指导的“经典呵护青春”项目斩获一等奖。


美术与设计学院顾峰豪老师:潜心从教,创新实践出成果

  顾峰豪,现任常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数字媒体艺术系主任、DMIlab数字媒体交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美国AIGA平面设计协会会员,江苏省紫金文化优青人才,主要从事数字媒体艺术、交互设计与沉浸式体验设计的教学与研究。

       在日常教学中,顾峰豪老师潜心从教、精心育人,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方法和创新实践。将产学研高度融合,强化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的实战能力。从2021年7月至10月,顾峰豪参与并指导学生团队完成“超级鲤盒”项目。该项目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国赛主赛道金奖,实现了学校在大赛主赛道金奖零的突破。项目备赛历时一年有余,无论寒霜酷暑,顾峰豪都与学生在一起,全程参与团队的交流与讨论,对项目进行“车轮战式”打磨与修改,全程指导现场路演、模拟答辩等,为项目量身定制商业模式ppt路演版、汇报版,带领学生团队深入商场、影院记录“超级鲤盒”每个销售小高潮,为项目的消费引领和受众喜好收集一线数据。他还带领学生团队制作UI小程序和MG短视频,克服工序繁琐和渲染耗时,经常工作至深夜。

       顾峰豪指导学生屡获大奖。获2019年常州市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奖;2019年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铜奖;2019年入选第四届江苏省高校美术作品展;2020入选第四届江苏省高校设计作品展;获2020年中国大学生计算机大赛二等奖;获2020年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三等奖;获2021年第九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三等奖。


音乐与影视学院童劲杰老师:亦师亦友,以情育人守初心

  童劲杰,导演,常州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表演系主任,同时兼任表演191班主任教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戏剧表导演、中西方宗教戏剧史研究。 

       在学生眼里,童劲杰老师亦师亦友。他善于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表演专业课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着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童劲杰强调表演教学要因材施教,注重排演作品根植现实主义的创作美学,反映时代风貌,达到培养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在历时一年的第六届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展演大赛筹备过程中,童劲杰老师带领表演系青年教师团队与学生精心打造了戏剧、朗诵两个艺术作品,这些作品通过舞台上富有张力的表演,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常大青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奋斗精神,给评委留下了深刻印象。学生们穿上军装,用心感受和演绎,将自己与角色融为一体,把军人和当代大学生团结向上、奋勇拼搏的精神融合在角色的每一句台词中。童劲杰老师指导的《八百标兵奔北坡》获得大学生艺术展演特等奖,这是常州大学首获此荣誉。参演同学刘子龙说,童老师在指导中一直强调演员要全方位展现当代大学生勇担时代责任、甘愿奉献的精神风貌让他受益良多。

      童劲杰指导学生获得2020年江苏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戏剧展演特等奖、优秀创作奖、朗诵展演二等奖和优秀指导教师等多个奖项。


外国语学院陈颖老师:思创融合,感召学生深入基层

  陈颖,教授,现任常州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

      陈颖深知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思维拓展对学生成长成才的深远影响,在日常教学中,她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国家时政大事,并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内外教学实践中。她组织青年学生党员组建“青媒筑梦”乡村振兴记录者团队,指导学生以纪录片为手段,以新媒体为载体,聚焦乡村振兴主题,围绕五大振兴体系,拍摄乡村振兴系列微纪录片,向青年人传播乡村的人、乡村的事、乡村的美,感召更多青年走进基层。三年来,在她的指导下,项目团队走遍二十多个省份、四十一个乡村,采访了近百名乡村工作者,采集各类素材超3000G,并制作发布微纪录片72部,点击量破8000万次。团队成员在实践中对乡村基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生动的思政大课堂中,学生们的家国情怀得到进一步增强。团队事迹得到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教育电视台、新华日报、学习强国等权威媒体关注和报道300余篇次。陈颖带领学生团队挑灯夜战,反复酝酿,激励学生秉持初心,不断前行。凭借扎实积淀和团结拼搏,团队最终获得第七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省赛一等奖。

       陈颖指导学生屡获佳绩。2019年、2020年、2021年先后获“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省赛三等奖、二等奖、一等奖;获2021年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省赛特等奖、全国三等奖。


体育学院王春华老师:一条船一条心,一个目标一起拼

  王春华,副教授,常州大学体育学院休闲体育专业教师,主要从事田径、龙舟、游泳的教学与训练。

       每当“常州大学”和常大学子一次次出现在CCTV-5,登上领奖台、从事龙舟训练指导工作六年的王春华老师总是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对于龙舟项目教学,他认为团结拼搏尤为重要,赛龙舟既是一项运动,又是一种民族文化,要弘扬龙舟精神、传承龙舟文化,就要做到“一条船一条心,一个目标一起拼”。他经常与学生研究比赛战术,不断创新比赛方法。不管刮风下雨、酷暑严寒,王春华老师都带领校女子龙舟队坚持常年训练,没有寒暑假。经过长期刻苦训练,女子龙舟队在比赛中齐心协力、奋力拼搏,以极佳的竞技状态,取得了一次次优异战绩,荣誉满墙,极大地丰富了常州大学“龙文化”的精神内涵。如今,男子龙舟队也在王春华的精心指导下,在各级各类龙舟比赛中崭露头角。

       王春华指导学生屡获龙舟比赛好成绩。获2017年第十三届全运会龙舟比赛一银二铜及第四名、第六名;获2017年中华龙舟大赛总决赛青女100米、200米、500米第五名;获2018年第七届中国大学生龙舟锦标赛女子组200米、500米、2000米环绕第二名;2018年中华龙舟大赛总决赛青女100米第二名、200米第二名、500米第三名;获2018年江苏省第十九届运动会群众龙舟比赛女子组200米第一名、500米第二名。